未名医药后遗症不断 新股东扭转颓势“无解”

最新信息

未名医药后遗症不断 新股东扭转颓势“无解”
2023-11-27 12:03:00


K图 002581_0
  原以为换了实控人,未名医药会迎来发展新机遇,却不想,这家公司的后遗症问题依然不断,扭转业绩似乎并不容易。

  11月24日,未名医药发布公告称,因公司信息披露涉嫌违法违规,公司于11月2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未名医药表示,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核心资产失控后遗症不断
  据悉,此次信息披露问题依然源于未名医药核心子公司权益被前董事长潘爱华私自转让。
  11月11日,未名医药刚披露整改报告。据悉,公司于6月14日收到山东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对山东未名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要求公司就其中提出的四项问题整改,其中涉及按照要求补充披露厦门未名股权相关事项、强化子公司信息报送管控、完善公司治理及内控体系建设及加强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及水平。
  山东证监局表示,2022年5月,杭州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强新”)与公司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未名”)及其他方签订协议,约定杭州强新溢价认购厦门未名6767.49万元新增注册资本,获得厦门未名约34%股权,公司未按章程规定履行审议程序。该事项已于2022年5月18日完成工商变更,厦门未名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未及时披露上述事项。
  此外,未名医药未及时按照最新法律法规修订公司章程,未及时建立独立董事工作制度,未妥善保存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等,2021年度股东大会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召开。时任公司董事长的潘爱华、时任公司总经理的岳家霖、董秘赵辉、厦门未名董事长罗德顺等人未能忠实、勤勉履行职责。
  7月19日,未名医药未按照规定履行审议程序,且未及时披露重要事项,以及未按规定披露可鞥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诉讼事项,被深交所出具监管函。7月27日,未名医药又因2022年度业绩预告与定期报告披露的净利润差异金额较大,且未及时修正,再次收到深交所监管函。
昔日辉煌一去不复返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0年的未名医药是山东淄博市企业,是一家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为主的企业,2011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2021年完成了定向增发。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对外投资了10家企业,但是其天眼风险信息高达1518条,有法律诉讼2条,涉诉关系31条,开庭公告1条。
  当前,未名医药的“新主”是深圳易联。曾经,这家公司也有叱咤风云之时,未名医药起源于未名湖畔,控股股东未名集团是北京大学三大产业集团之一,潘爱华是未名集团三大创始人之一。顶着“北京大学和厦门市政府在生物医药科技领域结晶的光环”,2015年借壳万昌科技上市。2017年开始,未名集团深陷债务危机,荣光不再,在2019年之前还将未名医药9.22亿资金占用,超5亿元无力归还,被迫用吉林未名100%的股权以及其他4个药物技术用以抵偿占用资金。
  2019年,更让资本市场啼笑皆非的是,吉林未名旗下的“人参冬眠”丑闻,估值的18.13亿元账面价值突然缩水至1149.34万元,理由是公司资产野山参冻土冬眠难以盘点,未名医药迎来了自己的“薛定谔时刻”,公司的控制权和高管已经乱了。2021年,因遭司法强制执行,未名集团被动减持14.79%的未名医药股份。
  未名医药被业内关注,还因为其参股新冠疫苗生产商北京科兴,后者被被视为是山东未名的核心资产,持股比例占26.9%,其新冠灭活疫苗收入为未名医药的业绩增添了不少助力。未名集团没落,未名药业陷入混乱,搅局者强新系也乘机进攻。
  众所周知,杭州强新明面上是针对厦门未名在下赌注,实际上却瞄准了北京科兴这块“肥肉”。因为强新资本的实控人是李嘉强,他也被视为是入股厦门未名的“野蛮人”,强新系对科兴生物倾心多年,甚至非常执着。2018年强新资本是科兴生物的最大股东,一度违规持股超30%,并向孙公司科兴中维的尹卫东发起刁难,股东之间斗争四起。而李嘉强则在后来入股了自家阵营潘爱华的厦门未名,导致了后续的闹剧。
  2020年未名医药业绩一度跌到谷底,净亏损近2亿元。但在2021年经过努力调整后,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正向盈利2.74亿元。然而,2022年却是未名医药大变局、大波折的一年。营收规模降至3.57亿元,净利润亏损86.8万元,同比下滑100%。潘爱华于2022年8月9日卸任未名医药董事长,属于该公司的一个时代落幕。
  今年10月31日,未名医药发布三季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未名医药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22.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1.33万元,同比下降53.90%,净利腰斩。这是深圳易联时代的开始,业绩并未扭转。
  11月24日被立案调查的信披违规案件依然源于旧案。2022年8月,杭州强新以29亿元入资山东未名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后者也是山东未名的核心子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未名营收3.57亿元,净亏损1468万元,厦门未名营收为7299万元,净利润5593万元,核心资产流失和重大利益被侵占,未名医药去年也宣布子公司失控。
易主后靠什么脱困?
  此前的纷纷扰扰,让投资者对新实控人的期望很高。深圳易联是2007年成立软件领域企业,深耕电子支付领域,算是跨界易主,岳家霖此前也曾被出具过警示函,还担任广州天安智谷有限公司法人。当下,岳家霖最大的压力应该是如何改善业绩。
  参股公司以及子公司出现多种问题,可见未名医药管理问题突出。从股权架构来看,天安生物实际控制人刘祥通过天安生物、曲水格立间接控制深圳易联100%股权,成为未名医药的实控人。其控制路径在于刘祥控制深圳天安生物产业合伙企业99.9%的股份,天安生物产业合伙人又控制曲水格立有限公司99.9%的股份,而曲水格立又100%控制着深圳易联技术,后者控制未名医药3.82%股份。总体看,深圳易联合计控制9215.8万股未名医药的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3.97%,成为可支配公司表决权比例的第一大股东。目前公司法人代表岳家霖就来自深圳易联。
  属于尹卫东、潘爱华和李嘉强的斗争时代一过去,作为新股东,深圳易联在2022年6月22日刚将拍卖手续过户完,就于7月11日进行了一次更换总经理和财务总监等多名高管的行动。接下来未名医药就向淄博市公安局报案,11月又申请解散北京科兴,试图快速切割历史遗留问题。然而,重振旗鼓的过程似乎并不顺利。
  从未名医药的产品结构看,2023年上半年,未名医药鼠神经生长因子收入8113万元,占营收39%;干扰素产品为1.26亿元,占比60%。2023年之后,医疗器械贸易再无收入,而去年同期还有1327万元。新冠过后,未名医药的业绩再次面临考验。
  未名医药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现有唯一上市的产品恩经复,自2020年全面退出医保及被列入辅助用药及重点监控目录以来,销售受到巨大的打击,下滑严重,2022年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销售下滑接近50%。
  更糟糕的是,未名医药当前还面临医药反腐压力。未名医药销售费用多年来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20-2022年,未名医药销售费用分别为2.86亿、3.45亿、2.92亿。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高达1.36亿元,销售费用率高达65.2%。而过去三年一直高达80%,2022年未名医药销售费用率81.9%位居A股医药制造创业板第五。如果降低销售费用,其业绩是否会进一步下滑?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未名医药后遗症不断 新股东扭转颓势“无解”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