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发文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到2025年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

最新信息

五部门发文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到2025年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
2023-11-22 23:08:00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号22日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加快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要求等。《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碳排放数据可以分成两个类型:一类是组织碳,即企业层级方面的碳排放情况;第二类是产品碳,即产品碳足迹情况。此次《意见》的出台,进一步补足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文件内容。
  加强背景数据库建设
  《意见》部署了五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快研制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
  二是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关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为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公共服务。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在注明数据来源的基础上,依法合规收集整理本行业相关数据资源,发布细分行业领域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三是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国家层面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通过明确标注产品碳足迹量化信息,引导企业节能降碳。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自愿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引导其在产品或包装物、广告等位置标注和使用碳标识。
  四是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碳足迹管理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将产品碳足迹水平作为重要指标,推动企业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查找生产和流通中的薄弱环节,支持企业开展工艺流程改造、强化节能降碳管理,挖掘节能降碳潜力。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将碳足迹核算结果作为绿色金融产品的重要采信依据。
  五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坚持以我为主,充分发挥双多边对话机制作用,加强与国际相关方的沟通对接,积极参与国际碳足迹相关标准规则的制修订,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衔接互认。
  马军认为,加快建设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意义。国际上在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大批跨国公司、金融机构都承诺要迈向净零排放,这会涉及到Scope3(价值链上下游各项活动的间接排放)方向的核算。“而在Scope3的核算中,很多环节都涉及产品碳足迹排放因子。”马军说。
  系统推进,急用先行
  《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
  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碳标识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马军认为:“我个人预期中国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可能在国际标准基础上制定,这样有利于与国际更快接轨”。
  “有国际标准在前,我国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相对可能容易一些。但仍需要注意,产品类别非常多,因此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时,不同产品类别都需要形成相应方法论,这部分的工作量非常大。”马军说。
  《意见》也强调,要系统推进,急用先行。以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产品为重点,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持续完善的原则,积极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有序扩大覆盖产品范围。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五部门发文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到2025年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