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的人和事

最新信息

变法的人和事
2023-11-02 08:11:00
【磊哥说书】
  对于神宗启用王安石,当时吕晦极力反对,指出王好固执己见,喜用阿谀奉承之人,敏于理论而疏于实践,一旦大权在握,天下必受其祸。事后看来,王安石为人处世基本如此,而变法诸举措不仅全部失败,且扰民甚深。
  郑磊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制度变革,谈到宋朝历史,很难不涉及这个话题。近两年,这方面的历史研究作品迭出,笔者看过不少。吴钩新著《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的特点是引用了大量来自当时历史人物的个人文献记录,对变法举措的出台、推行、争议作了极细致的描写,还原了保守派与变法派间火药味十足的攻防战。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北宋受“三冗”拖累,财政陷入困局,变法主要目的是解决政府财政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安石变法与汉武帝时期的桑弘羊变法如出一辙。作者依照惯例将当时的历史人物分为两大对立派别:保守派主张循旧路,节流到底;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则主张开源,提出“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大纲,深得天子宋神宗的支持。王安石围绕富国、利民、强兵,打破北宋初年形成的皇权、相权和谏议权分离,既协商又有监督的治理架构,通过设立新机构打破制衡,强行推出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颠覆性的变法举措。这部书围绕变法主线刻画了当时众多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
  “变法”是指改变旧法、破旧立新。与改革不同的是,变法是中性词,比如王莽、康有为,都曾经以变法之名改弦更张,将变法等同于改革,是修辞导致的认知偏差。在这个维度上,我们可以根据当时卷入变法过程中的人物的说法和行动,重新梳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当时被视为主要反对派的司马光、韩琦、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极少用“祖宗成法不可变”这类迂腐说法作为反对变法的主要理由。其中甚至很多人初期参与了变法政策的制订,中途改变立场,退出变法阵营。如苏轼弟弟苏辙曾担任过变法政策主要起草人,坦率和王安石讨论过青苗法的问题,指出官吏难免上下其手,无论是富裕人家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很难避开盘剥,官吏为了完成放贷任务,还会采取各种强制手段,为基层政府带来更大麻烦。事实上,青苗法在推进过程中,多地官员不愿配合,有些还向朝廷提出明确反对。御史李常奏报“今百姓之室,空匮已甚,苛峻巧削,日入于穷困。困穷之至,为盗而已矣”,司马光说“臣恐细民将不聊生矣”。苏辙也曾向神宗指出均输法必然引发行贿贪污,商贾的利润改由政府收取之后,物价反而会上涨,预言会“谤议腾沸,商旅不行”,均输法必然失败的结局。事后看来,这些反对变法的官员预判的问题确实发生了,甚至比他们所说的更严重。
  如果以变法结果看当时反对变法的人的立场,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对于神宗启用王安石,当时吕晦极力反对,指出王好固执己见,喜用阿谀奉承之人,敏于理论而疏于实践,一旦大权在握,天下必受其祸。事后看来,王安石为人处世基本如此,而变法诸举措不仅全部失败,且扰民甚深。吕晦可谓识人,并非诽谤虚妄之言。其他诸人就事论事,预先提出的对变法后果的担忧,最终也都变成了现实。
  宋神宗是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接到众多大臣反馈变法遭遇困难的信息之后,也曾有过几次犹豫。作者将其塑造为有为皇帝,却难辞负有过急推进变法的责任。正如苏轼曾直谏“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建议“愿陛下安静,以待物之来,然后应之”。神宗听后悚然,表示“朕当详思之”。熙宁七年下诏征集官员意见,提问天灾是否因“赋敛失其节”、“阿谀壅蔽以成其私者众”而来。尽管该书很少引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变法造成的后果,引用的都是各级官员在条陈上的说法,但是作者将这些说法都归为守旧派的臆测或道听途说,很难站住脚。
  对王安石抱有负面看法的并非只是那些典型的“守旧派”人士,如说过王安石“大言滔滔,诡论灭世”的苏轼。他指出王安石很有可能重蹈桑弘羊覆辙,导致“商贾不行,盗贼滋炽,几至于乱”。变法结果也证实了“豪商大贾皆疑而不敢动”的结果。即便王安石曾经的学生郑侠等,甚至他的亲兄弟王安国也最终站在了反方,而与变法没有太多利益关系的皇室成员高太后、曹太皇太后、皇帝赵颢也说“王安石变乱天下”。乾隆曾点评王安石非“正人”君子,对“宋室治乱安危”负有责任。
  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屡次遭遇人才不足的难题,起初他邀请了很多饱学能干的官员,或者礼貌推拒,或者短时间共事之后就退出了。起初王安石也意识到变法不能过急,规劝神宗“天下但见朝廷以使能为先,而不以任贤为急;但见朝廷以理财为务……恐风俗坏,不胜其弊”,而后期则宁可任用有能力但品行有瑕疵的官员,期望在变法取得效果后,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进来。书中一些事例真实反映了王安石的为人处世之法。为了扳倒一个不满变法的负责皇宫礼宾事务的小官李评,王安石不惜多次告病辞职,神宗也多次让步,最终将此人外放他地。
  读者依靠这本书提供的历史资料,不难得出对变法和反变法主要人物的观点。不足之处是,作者对文献的解读和人物臧否带有明显倾向。作者将不利于变法的人和事都放在“反方”,尽管没有引用变法造成社会经济损失的客观数据,仍很难将一个几乎引起了大部分官员反对,和民间非议不绝的变革美化成不顾守旧势力阻挠的锐意革新。这既不符合逻辑,也违背了人们的常识。无论初心还是结果,一切变革应有利于大部分人才能成功,这是历史铁律。
  (作者系深圳经济学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变法的人和事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