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超200家上市公司加购董责险“护身” 保额不足仍需关注

最新信息

不到半年超200家上市公司加购董责险“护身” 保额不足仍需关注
2023-06-20 18:13:00
上市公司董责险投保热潮持续高涨。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年内已有超200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董责险的相关公告。
  董责险能够提供哪些风险保障?从不温不火到持续走红,董责险缘何迎来发展新机遇?未来,董责险又能否继续扩大市场,提升普及率?
  董责险投保热潮持续
  董责险是“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的全称。当被保险公司的“董监高”(董事、监事、高管)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过失致使投资人遭受损失,由投资人向“董监高”提出索赔,依法应由“董监高”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时,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
  当前,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成为了新风潮。北京商报记者以“责任险”及“责任保险”为关键词在东方财富Choice检索,截至6月20日,今年共计出现208条相关公告,内容几乎都是上市公司为“董监高”购买董责险。
  从投保动机来看,各家公司大同小异。多家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是为进一步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促进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充分行使职权、履行职责,降低公司治理和运营风险。
  董责险投保热潮背后,是新《证券法》的实施与司法实践的推动。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律师王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证券法》建立了中国式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推动,导致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意识到自己面临证券民事赔偿诉讼风险显著上升。为了转移履职责任风险而购买董责险成为上市公司董监高的必然选择。
  今年4月份,董责险更是被官方“带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鼓励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投保董事责任保险,支持保险公司开展符合上市公司需求的相关责任保险业务,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职的风险。
  需警惕保额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投保了董责险,保额依然有可能“不够赔”,上市公司需要警惕保额不足的问题。
  上海金融法院近期公布的案例显示,大智慧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判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大智慧控股股东张某虹将向该公司支付3.35亿元全额赔偿。此前轰动一时的康美药业财务风波中,五位独董合计被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高达3.69亿元。
  从今年公开的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方案来看,拟购买的保险责任限额有的高达数亿元,但也有千万级别的保额。近期披露投保方案的上市公司中,多数将保额设置在1亿元以下。
  对于董责险的保额设置,王民表示,可以参考同行业公司的保额,也要看上市公司的风险敞口,市值越高,赔偿的风险敞口越高,所对应的保额也应越高。此外,还应考虑公司的发展阶段、公司治理水平、潜在风险、董监高数量等因素。
  也有资深业内专家表示,投保的上市公司确定保额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规模、业务风险、行业风险、历史赔付情况等因素,以及董监高人员的职责和风险承担能力。一般来说,保额应该足够覆盖公司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但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增加保费成本。
  市场广阔,产品设计是重点
  董责险发展已近百年,在成熟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投保率较高。在国内,尽管市场投保需求旺盛,但董责险发展时间较短,仍属于一个较为“年轻”的险种。王民透露,对比来看,成熟资本市场的董责险投保率往往能达到90%以上,目前我国董责险投保率为20%左右。
  王民预测,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行、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的不断加强,以及信息披露违法事件和相关监管行动与诉讼增多,董责险必然会成为很多上市公司的选择,投保率有望逐步上升,达到可观的水平。
  谈及董责险未来的发展,中国CFO百人论坛理事、高级经济师邓之东表示,董责险产品设计方面要注重提供更加精细的定价、更灵活的方案选择、更详尽的责任义务条款,更好地保障参保企业及被投保人的利益,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流程,帮助企业进行快捷、准确的风险评估和申报,从而增强企业投保董责险的积极性,提升该险种的参保率。
  同时,邓之东提到,要解决董责险投保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险企要提供更加透明、详尽的保险条款,帮助企业准确了解自身的风险和责任范围;另一方面,企业要重视董责险的风险评估和自身情况的全面披露,提高与保险公司的信息对称度,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保险的风险分散作用。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不到半年超200家上市公司加购董责险“护身” 保额不足仍需关注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