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病后付费 推动“无感支付”

最新信息

先看病后付费 推动“无感支付”
2023-02-17 00:37:00
自去年12月开始,《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规定》(穗府令第193号)及配套规范性文件正式落地实施,引发市民广泛关注。新政将更多的新广州人纳入广州市医疗保险体系,并对本市职工参保人的医保筹资、门诊就诊待遇、医保个账管理等内容作出多处调整。2月15日,广州市医保局公布了“9+5”便民措施清单。据介绍,其中包含9条已经落地实施的便民惠民措施,以及5个广州市医保局下一步将继续发力的方面,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提升广州市参保人享受医保待遇的便捷性、可及性。

  落地落好医保新政改革红利
  1.优化门诊选点,增加中医医疗机构
  优化门诊选点规定,群众可多选一家中医医疗机构。
  参保人可通过“广州医保”微信公众号或在中医医疗机构现场办理选点手续,选点后参保人在该中医医疗机构就医可享受医保报销。今年1-2月,全市共有超过11万人办理了中医医疗机构的选点手续。
  2.扩大医保互联网诊疗服务范围
  参保人可按规定在选定的互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常见病、慢性病、门诊特定病种(急诊留院观察和家庭病床除外)的复诊。目前已有43家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互联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协议。
  3.推动互联网医保+药店一站式服务
  市医保局介绍,针对部分群众反映不熟悉互联网医院就医流程操作的问题,市医保局组织定点零售药店为参保人提供导诊咨询服务,协助参保患者通过互联网途径,按规定选择医保互联网医院进行就医结算。目前全市共有265家定点零售药店开展此项服务,遍布11个区。医保部门正继续推进该项工作,推动实现每街道起码有一家药店提供导诊服务。
  4.实施药品“双通道”机制
  广州目前已将291种药品纳入“双通道”范围。参保人在本市的“双通道”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如果该机构暂未配备治疗所需的“双通道”药品,参保人可以凭借开具的“双通道”药品外配处方,在处方开具时间起72小时内到本市的“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并享受医保报销待遇。截至1月底,共有16家“双通道”医院,并确定30家“双通道”药店为参保人提供服务。
  5.推广移动支付破解“缴费难”
  为解决参保人在各医疗机构排队时间长、缴费难的问题,市医保局持续推进医保移动支付工作。截至1月底,有231家定点医疗机构可提供医保互联网移动支付服务。参保人到开展医保移动支付业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可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办理门诊挂号;在医生开具处方后,再进入医院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办理医保结算,免除了到收费处排队等候的烦恼。
  6.推动就医信用“无感支付”
  市医保局联合相关部门推出就医信用无感支付服务,支持“先看病,后付费”。参保人可通过“银联云闪付”App开通就医信用无感支付,在挂号时或就诊前与定点医疗机构确认启用该服务,就诊发生应由医保基金报销的费用将实时医保记账结算,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将在医保个人账户或信用就医账户中实时扣减,类似刷信用卡消费的体验。参保人在账单还款日前还款即可。
  7.进一步扩大门诊支付范围
  普通门诊报销目录扩大到与住院一致,符合国家、省规定的药品、诊疗服务及医用耗材均可纳入普通门诊报销范围。例如,彩超、手外伤清创术、体外冲击波碎石、CT、核磁共振等大部分原有门诊不能报销的诊疗服务项目,均可按规定实现普通门诊报销。
  8.持续增加定点机构数
  持续增加定点机构数,截至1月底,全市有定点医疗机构2661家、定点药店6025家,充分满足参保人就近就医购药需求。
  9.加强对医疗机构暗访督导工作
  为全面保障参保患者门诊待遇,杜绝定点医疗机构落实医保新政不到位导致参保人员权益受损,医保部门已组织工作组对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暗访督导。建议参保人就医时,与医生加强沟通,尽量使用医保目录内药品、诊疗项目、医用耗材及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市民如发现医生未履行告知义务,未经同意开具了医保目录外药品、诊疗项目、医用耗材及集中带量采购非中选药品,可拨打12345或020-87605840投诉举报。
  继续优化便民措施
  1.继续推行“互联网医院+定点药店”一站式服务,加大力度推动互联网医院与药店合作,共同为参保人开展线上开方、医保结算、药品配送到家或药店自提等服务。
  2.推进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外配处方流转工作,推进药店统筹支付。
  3.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开设简易门诊。
  4.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云药房”延伸处方服务。
  5.继续组织全市定点医院开展自查自纠,进行专项整治,从快从严查处违规行为。
  中山六院:新政实施首月人均报销金额由147元增至353元
  作为提供医保服务终端的医院,对于新政有着更为切身的体会。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医保管理科负责人潘虹表示,施行新政的12月,仅该院就惠及1万余名参保人,人均报销金额由原来的147元增加至353元,增幅达140%。
  可报销费用额度大幅增加
  张大妈今年59岁,是一名退休职工。去年8月因糖尿病到中山六院普通门诊就医。她的老伴也是慢性病患者,每月都要吃药。按照原政策,每月仅300元报销额度,若相关项目医保统筹基金依据55%比例计算,一年下来家里需要花费不少钱。张大妈说,自从新政策实施后,一年有1万多元额度,自付金额也随之变少,家里的经济负担减轻许多。
  中山六院消化内科郅敏表示,新政策实施后退休职工门诊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上升为70%,并取消了原300元的月度支付限额,改为年度支付限额。据测算,2023年普通门诊在职职工最高支付年度限额约为7200元,退休人员约为10100元,相较前一年最多3600元的报销额度,能够极大地减轻患者的就诊费用负担。
  参保人就医可报销项目增多
  李先生今年40岁,是一名在职职工。去年5月因腹胀到中山六院普通门诊就诊。李先生进行了胃肠镜检查,总费用1247.18元,个人需自付1033.2元。改革后,胃肠镜检查等项目已纳入门诊统筹。2月3日,李先生再次到医院复查,做同样的项目及检查个人仅需自付567.23元,自付金额减少465.97元。
  邱大姐今年60岁,是一名退休职工。去年7月因胸闷、咳嗽到中山六院就诊。邱大姐进行了CT及其他项目检查,检查总费用2132元。当时CT及其他检查项目还未纳入门诊统筹,邱大姐只能自费支付。新政策实施后,1月4日,邱大姐再次到院检查,自付金额仅为541元,与第一次检查相比减少1591元。
  中山六院院长助理邓艳红指出,新政策实施以来,职工医保门诊报销范围进一步扩大,肿瘤内科为例,患者进行全麻胃肠镜检查,新政实施之前只能报销药品费用,新政实施后,胃肠镜检查全部纳入报销范畴,可以为进行全麻胃肠镜检查的参保人多报销600余元。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先看病后付费 推动“无感支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